克鲁格曼和斯蒂格利茨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都站出来反对盖特纳的救银行政策。无疑,出发点都是批评政府拿纳税人的钱去冒巨大的风险来担保私人交易。银行、私人投资者和纳税人三者中,纳税人得益的可能性极低。这是很民主的观点,代表了美国大多数老百姓拒绝继续往银行黑洞里扔钱的态度。同时也表明了自由派经济学家要求正大光明的把银行国家化的观点。正如斯蒂格利茨所言,奥巴马政府现在的政策是虚假的资本主义,表面上使市场恢复运作的伪政策。可是无论两人谁的文章都只强调纳税人的损失,而很少提及该政策的实际效果。从目前市场反应和该计划的可行性来看,这个计划实际上有可能帮助银行走出困境。两位学者没说明白的是,国有化一样要由国家来承担巨大的损失,无论如何银行的投资黑洞总有人要来补,而资本家就是要纳税人来填这个洞,这其中当然包括全世界的纳税人。
不知道两位是指向表明自身的正义,还是对美国政权的性质装糊涂。从鲍尔森到盖特纳,或者说从布什到奥巴马,其经济政策的连贯性令人吃惊,但却并不令人意外。奥巴马的高姿态和盖特纳的一如既往只是在次表明金融资本对美国民主的控制,或者说美国民主对金融资本的深度依赖。什么改进监管之类不过是掩人耳目,把捅了篓子的金融机构和衍生产品换个名目,真正的目的还是要把深陷危机的金融业捞出来。如果真的坚持民主,采取一种民粹主义的态度对待闯祸的机构甚至体系,那么资本就会停止工作,而危机只会越陷越深。所以,现在走出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由国家替金融界买单,纳税人替投资人还钱,总之让银行系统尽快恢复健康,从而能使整个美国资本体系恢复工作。否则失业继续攀升的后果就是第二个大萧条。
其实几万亿美元的窟窿开始看起来的确很大,但当美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要消除这个问题虽然非常痛苦,但不是14万亿美国经济不可承受之重。美国的选举体制、民主体制在救市问题上处处作梗,使整个过程缓慢而摇摆不定,这才使危机越演越烈,不可收拾。克鲁格曼等学者一方面强调国家基建投资不足,弥补不了需求缺口,可另一方面又反对大规模的国家救助银行计划,表面上看起来是为民请命,实际上是自相矛盾。
最终的问题其实是美国金融系统的全球霸权是否会继续。长期来看,如果美国没有新的领导行业创造出新的财富增长点,金融系统的中心地位就会逐渐转移。仅靠金融创新这种类似骗术的东西是不能实实在在留住资本的。因此,即便美国人背着沉重的负债,把金融系统拯救出来,他们的财富也不太可能迅速恢复,而中国也不可能指望美国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消化其以环境和社会正义为代价的廉价产品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